随着春节假期的结束,大家陆续回归工作岗位,开始为新一年的生活拼搏奋斗。但在春节期间,忙着穿梭于亲戚朋友家拜年,吃着大鱼大肉、烟酒和零食,加上不规律的作息、奔波、熬夜,无形中给自己的健康留下了隐患。而且沉浸在假期的快乐当中,“忽然”就恢复正常上班,心理上也一时扭转不过来,这就是所谓的“节后综合症”。
这些“节后综合症”会影响着节后的正常工作。因此,春节过后身心的调整必不可少。
01睡眠质量差、失眠
有些人春节放假宅在家,白天一觉睡到中午,晚上熬到凌晨才肯入睡。到了节后上班,白天没精打采,晚上精神抖擞。这种失眠原因主要是生活习惯、环境因素的突然改变所造成的。
解决方法:尽快恢复原来的生活规律,确保睡眠规律性;睡前不要让大脑高度兴奋,可用音乐等手段静心;常艾灸安眠穴、涌泉穴、神门穴,可以改善睡眠质量。
安眠穴
艾灸此穴能镇静安神,有效舒缓紧张的情绪,帮助入睡。
涌泉穴
此穴为足少阴肾经的井穴,具有滋阴益肾窍的作用,又是足少阴肾经经气所出之处,可交通阴阳,启闭开窍。
神门穴
此穴乃心气出入之门户,能养心安神,为治疗失眠的主要穴位。
02眼睛干涩,身心疲惫
春节除了亲友聚会,大部分人会在节日期间废寝忘食地玩手机,打游戏、刷视频……很多人逐渐会感觉到两眼干涩,疼痛,头脑胀痛。因为长时间盯着屏幕,同时大脑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,很容易感到视觉疲劳和身体疲惫。
解决方法:在饮食上应注意多吃些胡萝卜、豆芽、瘦肉、动物肝脏等富含维生素A和蛋白质的食物,经常喝些绿茶,这些都有益于消除眼疲劳,必要时可以滴眼药水。
《黄帝内经》曰:“肝开窍于目”、“肝受血而能视”、“久视伤血”,中医认为,肝是眼睛的根,肝血不足,则眼周经络气血运行不畅,以致目失所养。所以我们可以艾灸肝经穴位来缓解眼睛疲劳。
肝俞穴
此穴为肝脏之气输注之处,肝脏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,可散肝脏之热。肝主目,艾灸此穴有疏肝理气、养血明目的作用。
光明穴
此穴为胆经络穴,有舒肝明目、活络消肿的作用,艾灸此穴可缓解近视引起的视物不清。
03饮食不当,肠胃不好
春节期间,亲朋好友聚会多了,免不了大鱼大肉、吃香喝辣,油腻、重口味、酒精、生冷食物与热食混合等对胃肠来说是很大的负担。一旦胃出现问题,那就可能引发这也不能吃,那也吃不下的情况。
解决方法:在中医里,脾主运化,胃主受纳,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,脾胃伤,则百病生。
李东桓《脾胃论》里有云:“饮食失节,寒温不适,脾胃乃伤。脾胃一伤,五乱互作,其始病遍身壮热,头痛目眩,肢体沉重,元气不能运用,故四肢困怠如此。”脾胃喜温不喜寒,常艾灸中脘、足三里、胃俞,有健脾胃、调胃补气的作用。
中脘穴
此穴为胃的募穴,脏腑运化交汇之处。艾灸中脘穴有调胃补气、化湿和中、降逆止呕的作用。
足三里穴
此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、胫骨边缘外膝眼下。足三里是调理脾胃重点穴,具有健脾强胃,除湿止泻之功,且能补虚。
胃俞穴
此穴内应胃腑,是胃气转输、输注的重要之处。常艾灸胃俞穴有和胃调中、祛湿消积的作用。
04防寒保暖,生发阳气
“春捂秋冻,不生杂病”是养生防病的名谚。冬季穿了几个月的棉衣,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。由冬季转入初春,乍暖还寒,气温变化大,此时人体的毛孔也正处于从闭合到逐步开放的过程,对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。如果少穿衣物,一旦遭遇寒凉的侵袭,毛孔就自动闭合,体内的阳气得不到宣发,以致产生“阳气郁”的现象。所以,防寒保暖仍是此时养生的重点。
春季为发陈之际,自然阳气萌动升发,这时人体的阳气也顺应自然,有向上向外舒展生发特点,表现为毛孔逐渐舒展、代谢旺盛。故春天梳头有宣行郁滞,疏利气血,通达阳气的重要作用。